【生字指导口诀】
1、棋:头上三竖中间短,横画左边短一点。
2、围:中间字稍稍满,只是一竖下面短。
3、能:月子戴个三角帽,帽子居中别歪掉,两字相叠下面大,上面一个别掉下。
4、专:竖折撇竖不直,竖头撇尖要对正,横画伸长盖下面。
5、致:上面都靠近,下面要舒展。
6、另:口在上有点扁,力字撇画出头短。
7、鹅:我在左边要收敛,斜勾千万别伸远。
8、弓:横画匀称竖画斜,上面扁扁下面宽。
9、箭:中间一横长,托上盖下面。
10、作:三横要匀称,上面出头下面长。
【生字字理】
1、能:出示象形字,古文字像一头熊,熊力大,引申为有本事有能耐2、久:撇对横中线,捺靠中心点,撇捺要舒展。
2、致:会意字,至有走至之意,表示拜访,反文旁是手持物,表示送礼,指导学生书写时左右等宽。
3、棋:形声。从木,其声。本义:古时通称博奕的子为棋。
4、弓:以近射远的武器。字形像弓的形象。古昔朝代名叫“挥”的人创制了弓。《周礼》上说的六弓是:王弓、弧弓用来射击铠甲或射击甲革制的耙子;夹弓、庾弓用去射击胡地野狗皮或其他鸟兽皮作的耙子;唐弓、大弓用去教练初学射箭的人。所有与弓有关的字,都采用“弓”作边旁。
5、围:城池防御。字形采用“囗”作边旁,采用“韋”作声旁。
6、专:六寸厚的簿子。字形采用“寸”作边旁,采用“叀”作声旁。一种说法认为,“专”,是纺车上的纺砖。
7、作:作,由卧或坐而站立。字形采用“人、乍”会义。
8、鹅:鹅,哦哦叫的鹅。字形采用“鸟”作边旁,“我”是声旁。
9、箭:箭,箭矢。字形采用“竹”作边旁,“前”是声旁。
【群文阅读】
知 了 学 飞
传说在很早很早的时候,知了是不会飞的。一天它见大雁在空中自由地飞翔,十分羡慕。于上就请大雁教它学飞,大雁高兴地答应了。
一开始,大雁教知了助跑,大雁先做了个示范,它跑了几步后,用脚用力一蹬,扑腾了几下翅膀就飞上了高高的蓝天。知了就照着大雁的样子,跑了几步后,脚用力一蹬,跳了起来,知了一边跑着一边扑腾着,可没过多久,它就摔了下来。知了不甘心,它一次次的练,一次次的摔倒在地。不知多少天过去了,知了还在不分昼夜的练着。终于有一天,知了成功了,它急忙跑到大雁那儿,对它说:“大雁姐姐,我会了,我会了!”“真的?”大雁惊讶不已,叫知了跑给它看。果然,知了以熟练的动作很轻快地飞上了蓝天。大雁说:“太好了,太好了,可你还不够稳重,现在我来教你平衡。”说完,大雁就飞了起来,她在天空中展开了两支大翅膀,在天空中翱翔。知了还没等大雁下来,就开始练了起来。
由于知了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,而且很刻苦,所以,没过多久,知了就学会了。一天,知了碰见了大雁,于是就对它说:“我们明天比比谁飞得高,好吗?”“好啊。”大雁爽快地答应了。第二天,知了和大雁就比试了起来。它们一个劲地往上飞,好长时间过去了,它们还不分胜负。突然,大雁先从云端飞了下来,知了高兴地说:“我赢了!”随后知了也飞落地面上,大雁看看知了,说:“真是‘高师’出‘高徒’啊!”
铁杵磨成针
盛唐时期的大诗人李白,小时候很聪明,10岁时就读了很多诗书,但他也非常贪玩,不能全神贯注地读书,常常放下书本出去玩。
有一天,李白读了一会儿书,就又溜到外面闲逛起来。在一条小河边,他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不停地磨一根钱棒。李白很纳闷,便问道:“老婆婆,您为什么磨这铁棒呀?”
老婆婆抬头看了他一眼,说:“孩子,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!”
李白听了很吃惊,问道:“啊,这么粗的铁棒,您要把它磨成绣花针,什么时候才能磨成呀?”
老婆婆笑了笑,继续耐心地对他说:“我这样不停地磨下去,这铁棒就会越来越细。这铁棒和以前相比已经细了不少了。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。”
李白听了很受启发,决心好好读书,最后终于成为中国一代“诗仙”。
评论